近日,江苏省教育、卫健等八部门就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出台意见,明确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引导学生自觉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园区一学校推出电子产品使用公约,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主导权交给了学生。
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过分沉迷会分散对学习的专注,网络社交还会面临不良诱惑的风险,这些都是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现实风险,但是即便这样,手机并非原罪,也不该被视为洪水猛兽。今天的孩子是网络的原住民一代,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进行社交不可或缺的渠道,触网用网也应该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无视信息社会这个大趋势,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一刀切式的一禁了之并不妥,关键还是定规矩。
事实上,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就是在划边界、定规矩。在学校这个特殊场合,在课堂这个特殊时段,鉴于利弊的权衡,把手机等产品完全拒绝在外合乎情理。不过,在课堂之外和学校之外,不妨把手机的使用权交给孩子。这其中,不合理使用手机的风险仍然在,但是把使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去学习自控能力管理,去学习增强分辨能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能有人会说,与孩子谈自控能力这是一个伪命题,就因为孩子自控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甚至沉迷,正因为孩子自控能力差所以才不能把使用权交给他们。但是孩子总归需要学习成长、学会自我管理,外界更需要做的不是努力营造真空的环境,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干扰的环境下增强自我的管控力。
这种自控能力的锻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磨练,而当下,在学校和课堂之外把手机使用权交给孩子就是一个能力测试和培养的好机会。让孩子学习自主管理,学习规则制定,学习分辨利害关系,这中间可能会走点弯路,但要允许他们在试错中找到方向。当然,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把手机使用权交给孩子并不是说就一放了之、放之任之,把主导权还给孩子的同时,帮助他们厘清尺度,并监督他们不逾矩,用这种及时纠偏为孩子尝试自我管理提供保障。(苏报融媒评论员 杨仲)